咨询热线-13708928768

子女讲述:入住养老院的老人,背后是一个家庭的解放

点击次数:  更新时间:20/04/06 14:01:04 来源:济南养老院关闭
分    享:

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,虽说“家有一老,犹有一宝。”但老年人各种各样的状态,比如失能、失智、病症缠身等,都非常现实非常具体的摆在一个个家庭面前,摆在为人子女者面前。八九十岁的老人,子女也都五六十岁的样子。他们上有老,下有小,自己也是准老人,身体状况也日渐走下坡,对父母的照护,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很多家庭因此为失能、失智和病症严重的老人所累,“家有一老,累垮一家”的现象比比皆是。

以前,大多数家庭做法都是,子女无法照料父母生活的时候,往往是请保姆来家。而现实是,现在很难请到合适的保姆。而且照顾老人既是一个体力活,也是一个技术活,没经过专业培训的人,很难做好对老人的照护。有时候保姆是个体行为,得不到监管,各种状况随时发生,老人及其子女依旧会有后顾之忧。

现在,随着社会化养老的兴起,住在规范的养老院,这些问题基本上都不会发生。每个住在养老院的老人,都曾给家人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困境,所以,从这个层面讲,住在养老院的老人,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解放。下面,以养老院真实的案例,来解读这一现象,希望让更多的人接受老人住养老院这一趋势,理解老人住养老院并不是子女的不孝。

01

胡哥说,自从他妈住进养老院后,他的朋友们都说他精神状态好多了。脸色不再憔悴,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愉悦,不再是那抹挤出来的苦笑。

胡哥的母亲胡奶奶,像全天下贤惠慈爱的母亲一样,把胡哥兄弟几个拉扯大,成家立业。儿女对母亲也是心怀感恩,特别是胡哥,一直随母亲居住,常年侍奉左右。胡奶奶为人随和,收获着子女的孝顺和亲邻的爱戴,在家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,陪一群老年人打打小麻将,生活不亦乐乎,一家人也和和美美。

随着年龄的增高,胡奶奶患上了各种老年病,心血管毛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都先后上身,而且糖尿病还非常严重,体重也越来越重,近乎200斤,胡哥有心服侍好母亲,奈何力不从心,于是想到了请保姆。

胡哥为心慈善良之人,对保姆也极宽厚,保姆开心而来,却在照顾胡奶奶的时候,非常吃力,扶不起胡奶奶超重的身体,也受不了她的鼾声,更受不了她因糖尿病而引起的夜尿频多。保姆一个个来,又一个个走,一个月的时间,先后八个保姆知难而退,胡哥着急上火。

后有朋友劝他把老母亲送到养老院,胡哥很是纠结,送养老院吧,一是自己多有不舍,二是怕别人戳脊梁骨;不送吧,请不到保姆,自己也无力照护。万分纠结之下,胡哥还是到处打听有没有合适的养老院,想送母亲试住一下。

挑来选去,他看重了一家养老中心,地理位置优越,一方四合院,宜居宜养,离家也近,最重要的是,胡哥在养老院感受到了热情和专业的服务,让他心里踏实。

就这样,一个月请了八个保姆的胡奶奶于2015年初住进了养老院,从事养老护理员十多年的胡姐照顾她的生活起居。刚开始的时候,胡奶奶一晚上要解十多次小便,胡姐衣不解带陪护着她。在养老院,还有专业的医护人员随时关注胡奶奶的身体情况,及时吃药,及时检测血糖,合理且营养的膳食,缓解了基础病的恶化,有许多同伴可以聊天、打麻将,有志愿者来陪伴,也不再看着儿子为请保姆而苦恼,胡奶奶心情也越来越舒畅,所谓病由心生,心情好了,胡奶奶的身体状况也渐渐好转,在胡姐等工作人员的鼓励和引领下,她还每天进行一定量的康复训练。

很快,胡奶奶就融入到了养老院如家般的氛围中,每天,看看电视、打打麻将、聊聊家常,或者剥剥豆子、玩玩游戏,胡哥也隔三岔五来探望,母子之间,互相问候,互相寒暄,倒也其乐融融。

在养老院,胡奶奶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医、老有所乐,日子过得开心和舒畅,胡哥没有了后顾之忧,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及工作和家庭,养老院离家很近,也能时时来探望和陪伴母亲,相得益彰,相得解放。从此后,胡哥逢人就说老人住养老院好,自己解放是一方面,更多的是老人能得到更好的照护,老人有更多的幸福感。

02

陈奶奶没退休之前,是单位的骨干,做事雷厉风行,颇有女强人的风范。

老伴过世后,陈奶奶独居。陈奶奶在单位有一帮老姐妹,退休后也一直常来常往,陈奶奶和这帮姐妹关系也铁,谁家有个困难,她也乐于帮扶一把,儿女也常来陪伴,日子本也过得波澜不惊。

2014年的时候,陈奶奶的女儿李姐发现母亲的身体状况一日不似一日,记忆力一天比不上一 天,脾气也越来越差。陈奶奶独居惯了,又特别反感和子女住在一起。考虑到再让母亲一个人独居的话,有诸多的不放心,李姐和妹妹商量,决定给陈奶奶请保姆,照顾她的生活,又有一个人可以作伴。

李姐到家政公司精挑细选了一个保姆带回母亲的家,以为母亲会接受,结果陈奶奶一脸不高兴,李姐临离开时,千叮咛万拜托保姆大姐不要计较陈奶奶的态度,也许时间长点就好了。谁知才三四天,保姆打电话给李姐,说她要辞工,说是陈奶奶天天刁难她,天天发脾气,不是骂就是责备甚至还打人,挑三捡四,她做任何事陈奶奶都不满意,她受不了这些气了,给最多的钱也不干了。李姐赶紧安慰她,说尽好话,她还是决然要走。李姐没办法,只得又去家政公司另请保姆,保姆请来后,同样也是做几天就走了,如此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几个,时间最长的做了三个月,那是因为这个保姆年纪偏大,长相也有些不耐看,在家政公司很长时间都没有人请,而且李姐一再恳求她留下来,并经常送点礼物安抚她,三个月后,她说情愿回老家也不愿照顾陈奶奶了,李姐没有办法,只得和妹妹轮流来母亲家照顾母亲的生活,那份身体和内心的受累,她说真的是难以承受。

姐妹俩努力坚持了两个月后,实在身心疲惫,商量把母亲送养老院,并探访了多家养老院,当她们把这一决定告知定居在异地的弟弟时,弟弟坚决不同意,让她们坚持到春节,春节他回来照顾母亲。

春节之前,弟弟从异地回家陪伴母亲,母亲性格的怪异,母亲的难以相处,终于让弟弟也感受到了照护母亲的不容易,终于理解了姐姐们的难处。在陪伴母亲不到一个月后,弟弟同意了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去生活。

陈奶奶在养老院后,却一反在家的常态,体恤护理员的工作,经常还自告奋勇要帮护理员扫地、拖地等,每天都笑呵呵的,有时候还来办公室告诉我们她是一个老共产党员,以前在哪里哪里工作,当看到同单位的老员工也入住在养老院时,她拿出她原来当领导的风范,还经常去看望老同事,陪他们聊聊天。养老院有活动时,她还能放歌一首,一曲曲红歌,唱出她曾有的精气神。

经常,女儿会带着外孙来养老院看望她,身在异地的儿子也会利用节假日回来陪陪她,在养老院这个大家庭里,陈奶奶的生活得开心快乐,与我们也相处甚欢,我们都非常喜欢她。

陈奶奶在养老院的状态,既让儿女们觉得意外,更让儿女们长长松了一口气,他们终于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做好自己的工作,过好自己的生活,有种被解放的感觉。

03

王爷爷是某知名大学的历史教授,老人知性、儒雅、谦恭,一辈子与书作伴,说是书呆子一点也不为过。

书呆子的王爷爷有个能干的老伴,王爷爷在生活上得老伴庇护,动手能力相对就很差,除了穿衣吃饭外,很多事情都不会做,老伴过世后,王爷爷就象塌了半边天,那时候,王爷爷七十多岁。

好在女儿王姐特别孝顺,而且跟父亲也相隔很近,几乎天天都会上父亲那里为父亲把一日三餐准备好,为父亲做卫生洗衣服,把父亲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。日子就这样一日垒着一日过下来,王姐虽然很辛苦,但骨子里对于父亲的爱,让她觉得辛苦并幸福着,王爷爷对女儿也滋生着无限的依赖性。

然而随着王姐儿子的成家,孙女的出生,也随着王爷爷年龄的增长,诸多未知的风险也随着增加,王姐既不能天天去父亲家操作,也不放心父亲常常一个人在家,于是,想到了为父亲请一个保姆。

或许是王爷爷运气不好,很多人家的保姆都还过得去,但王姐请的保姆没有一个让她省心。王爷爷是个几乎不知人间烟火的老学者,外面的物价怎么样,他一律不知。保姆变着法问他要多少生活费他就给多少生活费。对于饭菜的好坏,他也没有要求,保姆就经常糊弄他,保姆爱打牌,经常下午和晚上都出去玩,为了省事,保姆有时候做一次菜,让老人吃两三天,王姐甚至还发现,保姆给王爷爷熬的汤都有发霉了,居然还热着给他吃,王姐给王爷爷买的补品和时鲜水果,保姆很少拿给王爷爷吃,自己却没少吃,更让人生气的是,王爷爷住院的时候,保姆不但一点不上心,反而跟王姐说她丢了三百元钱,让王爷爷赔,一向宽容大度的王姐也生气了,决定辞退保姆,保姆竟然在王爷爷家大吵大闹,还打110把警察喊了过来,王姐为了息事宁人,也为了早点打发保姆,给了她300元所谓的赔款,把保姆辞退了。

这件事以后,王姐对请保姆更加有种后怕了,她想带父亲与自己一起住,可是家里房子空间不够,且又为步梯房,父亲喜欢散步,每天进出也不方便,想来想去,她想到了把父亲送到离家很近的一家养老院试试。

其时,这家养老院入住老人不多,为了让王爷爷过得舒坦自在,王姐不惜多花钱为王爷爷包了一个房间,房间比较宽敞,又朝南,阳光充足,光线很好,王爷爷很是喜欢。

养老院里有专业的人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,工作人员会经常来了解和关心王爷爷的生活状况,有志愿者会来陪伴老人,养老院的生活既有规律,饮食也有丰富的营养,王爷爷过得安然自在。而王姐,除了少有的一两次外出旅游,几乎天天都会两到三次来养老院看望父亲,有时候为父亲送点吃的,有时候帮父亲洗洗衣物,有时候陪父亲说说家常,有时候陪父亲散散步,父女俩彼此牵挂,也彼此依赖。

王爷爷喜欢看书,喜欢写日记,临窗的书桌上,王爷爷或伏案书写,或倚案细读;王爷爷也喜欢散步,即使九十来岁了,依然每天三次沿着固定的路线走上一圈。王爷爷在养老院的生活,说得上其乐融融,一心牵挂父亲的王姐没有了后成之忧。从此,养老院就成了王爷爷的家,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。

04

刘嗲嗲和老伴都是知识分子,年轻的时候,两人聚少离多,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,没有影响夫妻的感情,相反,一直都心心相印。

老伴退休后,夫妻两个终于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,相濡以沫,共度晚年。

刘嗲嗲从事的医学行业,老伴是老师,在别人眼里,他们应该是可以抵挡保健品和保健器材诱惑的老人。可是,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状况的变差,也随着周边老人对保健产品的趋之若鹜,两位老人渐渐陷入了购买保健品的泥潭之中。

刘嗲嗲夫妇未曾与子女住在一起,他们收入较高,且经济独立,自从有了第一次购买的经历后,那些嘴上象抹了蜜的年轻推销员,就会三天两头地或打电话,或上门来拜访老人,或以各种小利比如鸡蛋、面条等吸引老人去听课,说服老人进一步购买。这种产品有什么样疗效,那种产品有什么样的疗效,好象每一款产品都是老人所需要的。于是,老人工资卡上的钱一笔笔刷掉,家里各种保健产品、各种保健器材堆积如山。

子女很头疼,可老人走火入魔,根本听不进规劝,说多了,来一句“又不用你的钱,你管那么多干什么?”令子女无可奈何。

可是,最多的保健品也并没有给老人带来健康,老伴还是中风了、瘫痪了,且因为照护不规范,老伴身上还有了非常严重的压疮,刘嗲嗲用尽以为有用的保健品也无力缓解老伴病情,在子女和父母住养老院的邻居的强烈劝说下,也因为自己实在无法对老伴有个好的照护,刘嗲嗲勉为其难,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跟老伴一起住进了养老院。

养老院为封闭式管理,任何的售销都无法进入,刘嗲嗲年事已高,身体日差,也不能出去听各种保健品的宣传课,那些保健品销售员得知老人住了养老院,知道已无从入手,也就渐渐冷落了老人。养老院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刘嗲嗲和老伴,两个人也就慢慢从保健品的泥淖中拨了出来,不再乐此不疲了。

在养老院,刘嗲嗲老伴在护理员和护士的共同照护下,不仅压疮得到了痊愈,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也日渐好转,从刚来的时候卧床不起,翻身都困难,都后来坐轮椅,下地走路,每一步都凝聚着养老院员工的专业、努力和辛苦,与当初买的保健品毫无关系。

看到老伴在养老院一日比一日得到康复,刘嗲嗲很是开心,刚来养老院时的种种不信任也烟消云散了,刘嗲嗲的子女看到父母不仅身体状况与精神状况有了质的变化,还终于不再被保健品所困,欣慰之余,更多的是感谢养老院给了父母安稳和健康的晚年,后来还以身说法劝别的老人入住养老院。

四个家庭的子女也常常来养老院探望父母,他们最多的感慨就是爸妈住进养老院,全家都得到了解放。但他们是孝顺的孩子,父母在养老院并不会就从此扔下不管了,只是让父母有了更安全和舒心的晚年生活。

内容来源:红枫康乐养老中心,由安养帮综合整理。

如有侵权可告知作者删除


  • 济南德慧家园养老院
  • 电话:0531-82812707
  • 13708928768
  • 13156116831
  • 地址:济南市历城区南部山区仲宫镇锦绣川办事处商家金象山风景区东临